
中超亚冠名额每况愈下,必须保住“亚洲二流”联赛地位
近年来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在亚洲冠军联赛中的表现持续下滑,亚足联技术积分排名不断下跌,直接导致亚冠参赛名额遭到削减。这一趋势不仅反映出中超俱乐部在国际赛场竞争力的减弱,更意味着中国足球整体水平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扭转颓势,稳住当前亚洲二流联赛的地位,并寻求逐步回升,已成为中国足球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亚冠名额的分配机制基于亚足联技术积分排名,该排名综合评估各会员协会所属俱乐部在最近四年亚冠联赛中的成绩。中超联赛曾在二零一三至二零二零年间保持亚洲前列,甚至一度登顶东亚区积分榜,稳定获得三加一个亚冠席位。然而近年来随着金元足球热潮退去,大牌外援流失,加上疫情等因素影响,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表现大幅下滑。二零二三年亚足联最新技术积分显示,中超已跌至亚洲第十六位,在东亚区仅排在第七,名额缩减至一加一个。这意味着中超仅有一个直接晋级小组赛的名额,外加一个需要参加附加赛的席位,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
亚冠名额的减少带来多重负面影响。首先,参赛机会减少直接导致中超俱乐部获得高水平洲际赛事锻炼的机会变少,与国际强队交流的机会也随之下降,不利于球员和球队成长。其次,名额缩减会降低联赛的商业价值和吸引力,赞助商和转播机构可能因曝光度下降而减少投入,进而影响俱乐部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这反映出中国足球整体竞争力的下滑,若不能及时遏制这种趋势,中超可能进一步滑向亚洲三流联赛,与国际足球主流舞台渐行渐远。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国足球必须多管齐下,力争保住当前亚洲二流联赛的地位,并为未来回升积蓄力量。短期来看,俱乐部应当更加重视亚冠赛事,即便名额减少也要全力争取更好成绩。在阵容组建和战术安排上,需要针对亚冠特点进行针对性调整,避免轻易放弃或战略性放弃。足协可以考虑对参加亚冠的球队给予更多政策支持,例如外援名额调整联赛赛程协调等,帮助球队更好地应对多线作战。
中长期而言,根本出路在于夯实联赛基础和提升青训质量。联赛是国家足球水平的根基,只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联赛才能为国家队和俱乐部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需要加强本土球员培养,减少对外援的过度依赖,完善各级青年联赛体系,让年轻球员获得更多比赛机会。同时俱乐部需要改善经营管理,提升财务健康度,避免过度烧钱和突然撤资的极端行为,建立长期稳定的发展模式。
亚洲足球格局正在快速变化,日韩澳等传统强队保持强势,东南亚和中东球队进步迅速。中超联赛必须认清现实,找准定位,在亚洲二流联赛的基础上稳扎稳打。保住现有亚冠名额是底线目标,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球队实力和联赛水平,才能有望在未来重新争取更多参赛席位。
中国足球正处于转型阵痛期,亚冠名额的减少既是挑战也是警醒。它提醒我们足球发展没有捷径可言,只有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尊重足球发展规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苏。保住亚洲二流联赛地位并非终极目标,而是现阶段必须坚守的阵地,从这里出发,中国足球才能重新规划走向亚洲一流的路线图。
当前中国足球需要的是耐心和定力,既要正视问题不回避困难,也要保持信心不急功近利。通过联赛体系改革青训体系完善和俱乐部建设专业化,中超联赛有望逐步止住下滑趋势,在亚洲足坛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条路注定漫长而曲折,但却是中国足球重回正轨的必由之路。